申論作答精髓,都拿小本本記下來!
公務員考試中, 很多考生抱怨申論的復習沒有可操作性, 寫了很多字, 但是得分卻少的可憐, 自認為寫的比較正確, 但比較標準答案后, 能夠對上的要點少之又少, 這讓很多考生對于考試中申論的怎么復習有很多疑問。育才君也是請教個路大神,才有了這一套小秘籍,還在被申論折磨的小伙伴們,都拿小本本記一下。
如何找到申論的“采分點”
不管做什么題,它都會有它的采分點,申論也有具體的采分點,,那么怎么才能找到這些采分點, 獲得高分呢?
一、抄出重點, 語言規(guī)范
無論是國考還是省考, 申論材料的字數(shù)都在5000字以上居多, 那么很多采分點都在材料的字里行間, 關鍵是如何找到, 其中概括性最強的, 語言較為規(guī)范的詞匯和短語, 一般都是采分點, 比如:
請概括, 我國教育體制存在的問題。
1、我國教育體制存在一定的問題, 東部地區(qū)和西部地區(qū)教育資源不均衡, 很多農村小學連起碼的教學樓都沒有。
2、某小學放學, 有紅校服、綠校服……, 對學生的區(qū)別對待, 這種歧視行為, 嚴重的損害了學生的身心健康。
3、長春市重點高中, 某家長, 找人托關系……, 反觀某普通高中無人問津, 教師隊伍分布不均衡已經是如今嚴峻的問題。
其中第一點中, 概括性最強, 并且語言較為規(guī)范的詞匯, 很明顯是“教育資源不均衡”;第二點中前面的紅校服和綠校服是例子, 起到概括性作用的詞匯是“區(qū)別對待”或者“歧視行為”;第三點中就是“教師隊伍不均衡”。在考試中, 只要把這幾個關鍵詞凸顯出來, 分條書寫, 分數(shù)就已經拿到了, 剩下的都是無用的語言。再比如:
概括材料中出現(xiàn)的問題:
近年來大學擴招還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, 教學質量卻因此連年下降。近幾年大學專本科以及研究生招生人數(shù)增長了十倍都不止。大學規(guī)模在迅速擴張, 教師力量的跟進卻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。學生人數(shù)的增加, 減少了師生交流的時間和機會, 更加減少了單獨傳授知識的可能性, 也增加了教師教授的課時和班級。課時多教學規(guī)模大使得高校教學質量大打折扣。
其中強調的主要問題, 肯定是“教學質量”問題, 也是材料的采分點。
二、學會總結, 深挖材料
剛才介紹的那種情況比較常見, 也比較簡單, 很多考生都有所了解, 因此, 要想獲得高分, 還需要知道以下這種情況, 在材料中沒有總結性詞匯或概括性較強的詞匯時怎么辦。例如:
請你針對材料, 談談奧數(shù)熱產生的原因。
某家長表示, 大家都去參加, 我怕孩子不參加跟不上學習的潮流, 會被落在后面。
從上面的材料中可以看出, 材料中沒有具體的規(guī)范性的語言進行總結, 這個時候就是拔高的過程了, 需要考生自己進行總結。我們在書寫的過程中, 就要寫成“家長盲目跟風, 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。”這樣的語言表述才能獲得分數(shù)。
以上兩種情況, 總結起來, 就是可以“抄”到的采分點和需要總結的采分點, 前者是基礎, 后者是高分的必要條件, 所以要想在申論考試中獲得高分, 建議考生就要練習好以上兩種情況, 才能脫穎而出。
文章語言要精彩
申論,最犯愁的還是如何寫作,很多考生都是寫了很多,可是用的話平實,卻顯得平庸,有時候一些靈活的表達方式不僅會使得文章更加生動,還能增加語言的張力,甚至能夠增加文章的思想性。
第一招,“擒賊先擒王”——首字相同
例1:穩(wěn)中求進、穩(wěn)中有為、穩(wěn)中提質。
例2:因運而生、因力而為、因厄而壯。
例3:常修為政之德,常思貪欲之害,常懷律己之心。
第二招,“千斤墜”——尾字相同
例1:關于糧食問題,“廣積糧、積好糧、好積糧。”
例2:關于人生,“拓寬眼界、提高境界、守住邊界。”
例3:關于新制造業(yè),“數(shù)字化、網絡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、個性化。”
第三招,“夫唱婦隨”——首尾字均相同
例1:關于做人做事,“做人要誠實、老實,做事要踏實、務實。”
例2:關于工作分工,要做到“不錯位、不越位、不缺位”。其中,“不錯位”是指要明確自己的權責;“不越位”是指按照自己的崗位職責開展工作,不越權;“不缺位”是指各個部門、每位員工應該分工配合。
第四招,“神龍擺尾”——首尾字均不同
例1:有人提出“黃梅戲應該‘唱起來、沉下去、走天下’”。“唱起來”,可以看成時間維度,要傳承歷史文化遺產;“沉下去”,可以看成空間維度,主要指黃梅戲發(fā)展的深度和厚度,意思是黃梅戲要深入群眾,打好群眾基礎;“走天下”也是空間維度,主要指發(fā)展的廣度,意思是黃梅戲要對外交流,增加黃梅戲的知名度。這句話深入淺出,說它“深入”,是因為這句話正好符合十七屆六中全會關于文化發(fā)展提出的“發(fā)展面向現(xiàn)代化、面向世界、面向未來的,民族的、科學的、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。”說它“淺出”,是因為表達得簡潔又易懂。這樣的表達既生動、又易懂,而且還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,正符合老子的“大巧若拙”的思想。
例2:黨委領導、政府負責、社會協(xié)同、公眾參與。
例3:權為民所用,利為民所謀,情為民所系。
第五招,縮骨大法”——簡潔表達
例:江蘇省省長在一次接受采訪時,說到要做好“藍、清、綠”三篇文章。“藍”,就是要治理空氣污染,讓大家能時常看到藍藍的天;“清”,就是保護好水資源;“綠”,就是生產綠色食品。
第六招,“乾坤大挪移”——用好“轉”字
例1:對于用工培訓,應“由被動培訓向主動培訓轉變;由孤立培訓向系統(tǒng)培訓轉變;由崗前培訓向全過程培訓轉變。”
例2:“由單純注重數(shù)量向數(shù)量、質量并重轉變;由注重整體質量提升向注重全面提高質量轉變。”
語言形式精彩,內容思想深刻,這應該是好的申論語言的重要特征。當然,在申論文章中無需通篇都出現(xiàn)這樣風格的語言,申論文章里更多的語言應該是平實的。關于精彩的語言表達方式,不勝枚舉,以上幾招,僅希望引起大家一些思考。
結尾如何像豹尾
俗話說一個優(yōu)秀的申論作文需要有著鳳頭豹尾和豬肚的結構模式,今日華圖網校為廣大考生講解如何打造出一個有力的豹尾。同時,為廣大考生推出三種方式寫作結尾,希望能對考生有一定的幫助。
排比式結尾
排比式結尾是通過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,賦予文章結尾以排山倒海的的恢弘氣勢,從而在整體上超出一般的小格局作文,給人以不一般的大氣之感。這種方式主要適用于語言功底極其深厚,且辭藻儲備量較大,能夠調動儲備,做到靈活運用的考生。
名言警句式結尾
名言警句式主要是通過引用名言警句進而總結全文、升華主題。主要適用于有一定積累的考生,起到增強文章結尾吸引力與警示力的效果。需要注意的是,相對于引言式標題、引言式開頭,結尾可以引用的名言范圍更廣、不僅僅局限于與立意相關的名言,類似于堅持、信心、實干等主題的名言在文章的結尾部分都可以使用。
比喻式結尾
比喻式結尾指的是通過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,提高文章結尾的語言表現(xiàn)力,給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,從而在結尾處制造出與眾不同的感染力。主要適用于基礎較牢,且具有一定的文字功底的考生,切忌不可為了比喻而比喻,結果往往會得不償失。
寫出一個個性化的申論作文能夠讓閱卷老師眼前一亮,這樣提升申論作文高分不是問題。
上一篇:四種申論文章結尾
下一篇:只要你會“抄”,絕對拿高分!